黃花崗雜誌首期
黃花崗起義九十週年祭
謝幼田
農歷1911年3月29日爆發了著名的廣州起義。起義失敗,至少八十五位烈士的 遺體後來被埋葬在黃花崗。這次起義直接導致全國革命氣勢形成,導致武昌起義迅 速發生,導致了兩千年的專制政體解體,開創了共和國的新時代。從此,這裏成為 了中華民國的革命聖地。
三十多年後,江山易色,專制復現,黃花崗就自然被冷落了。文化大革命中, “毛主席的紅衛兵”還進行過破壞,敲掉了部份石碑。
國民政府敗退到台灣以後,在十三年前,由於一個日本皇民心態的人篡奪了中 國國民黨和中華民國的領導權,加之一批殖民地心態的政治人物在台灣得勢,黃花 崗似乎逐漸被人遺忘了。
黃花崗被冷落遺忘,象徵著中國社會走入了迷茫時代。重新回到過去的帝王專 制時代?任何一個中國人都會立即回答不可能;很快建立一個像歐美式的國家?已 經為此天真想法而吃盡苦頭的中國精英,會苦笑著搖頭;繼續由統治著大陸的中國 共產黨領導著我們走向共產主義明天?連共產黨自己都靠經濟上服用資本主義的良 藥來維持生命,“摸著石頭過河”本身就否定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必然規律”的存 在,全世界人所週知的蘇聯東歐崩潰的大趨勢,證明共產主義不可能帶給中國人幸福的明天……。
付出了巨大代價的迷途中的中國人,不得不想起孫中山先生,不得不想起他綜 合東西方文化的孫文主義,不得不想起為此獻身而靜靜躺臥在黃花崗的七十二烈士 (實際上烈士人數超過八十五位)。
辛亥革命的成功,一方面是滿清王朝自己從內部腐朽,一方面是孫中山先生為 中國指出了方向,眾多的仁人志士為推翻這不可救藥的王朝而獻身。歷史上朝代變 動很多,沒有任何一個人曾經設想用新的政治制度來代替之;戊戌變法的康有為、 梁啟超也只是用改良的辦法,譚嗣同等六君子的殉難已經為此路不通作出了注釋。
孫中山先生不僅僅是全中國,而且是全亞洲第一個具有世界眼光而提出國家現 代化觀念的人。他提出了建立一種現代化的文化政治秩序,繼承了傳統,吸取了西 方民主制度。
孫中山先生的方案包括了三個方面的整體現代化,而不是片面在一方面,而且 每一方面又是不斷發展的。例如關於民族主義,他並沒有停留在推翻滿清這個問題 之上,在“驅逐韃虜”推翻滿清以後,他從來沒有煽動民族仇恨,立即宣佈五族共 和,在往後政治上提出反對帝國主義,求得民族的解放,還主張重建民族道德,恢 復民族精神,使得民族主義有更深刻的內容。如果只有民族主義,而沒有法制保護 的民權相配合,就可能變成危害其他民族的軍國主義;若只講民生主義,沒有制度 保護老百姓基本生存和發展的權力,就會變成共產黨統治的社會主義;假如老百姓 的生活不能提高,民族主義可能變成危害老百姓的暴虐政權。
孫中山先生所想要建立的文化政治秩序,至今仍然沒有一個中國人超越過他, 而且他至今是被大陸、港、台所共同接受的唯一政治人物。毛澤東只通讀過三遍 「資治通鑒」和五遍「紅樓夢」,而沒有讀過任何一種稍微象樣的世界性的政治、 經濟、社會方面的著作,甚至連馬克思最重要的著作都沒有深讀過,他的人生經驗 大都是在鬥爭和整人中度過,只是深諳帝王之術。完全沒有現代知識和世界眼光的 毛澤東把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說成是“舊三民主義”,他竟然要用他發明的“新 三民主義”來超越,還把一時的政策當成主義,這已經成為歷史的笑柄。
七十二烈士所為之奮鬥的理想,以及他們捨己為國的獻身精神,在今天的迷茫 之中已經逐漸煥發出光芒,而且會越來越強烈照耀著中國今後的發展道路 。 烈士們在民族面臨被瓜分的危亡時刻,認為只有推翻腐朽的滿清,建立共和制 度,才能夠使得民族得到新生。而這個對君主權力限制不多的政治制度,從秦漢建 立以來,已經有兩千年了。到了明清時期,制約這制度的一些機制,已經蕩然無存 ,這就加速了王朝的腐化,連慈禧這樣非常無知而專橫之輩,都可以在制度的保護 下長期任所慾為。於是,推翻滿清逐漸變成了全民的共識,甚至在新軍中也是如此 。例如在3月29日以前兩天,廣州當局已經風聞革命軍將要起事,連忙調集兩個巡 防營回廣州,包括軍官十名。可是,其中有八名是革命黨,一人保持中立,一人反 對革命;數月後的武昌起義也是以新軍為主力,帶動全國瓦解了滿清王朝。
孟子曾經說﹕“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在“無道”的 清朝末年,有許多像七十二烈士一樣的仁人志士,為了救國而獻身,體現了“殺身 以成仁”的高尚道德境界。此役總指揮黃興在離開香港時留下絕命書說﹕“本日親 赴陣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殺賊,未敢有負諸賢之希望。”可是,由於日期一再變 更,佔力量大部份的三百多人和兩百多支槍,仍然滯留香港,如果改變計劃必將遭 到重大損失,也會失信於捐款和出人力的廣大華僑。黃興不得不在4月27日(農歷3 月29日)下午五時開始行動。原來計劃十路進攻,實際上發起進攻的只有黃興的一 路。這一百三十多人直接衝向總督府,憑他們的英勇,勝利佔領了督署衙門。但是 若干人戰死,黃興的右手被打斷了兩根指頭。在撤退時,與清兵巡防隊遭遇,起義 部隊被擊潰。犧牲者之中,有歸國留學生九人,軍人十三人,教員四人,華僑三十 一人,農工十七人,醫生一人……。無論死者或生還者,無一人退縮膽怯。這些參 加起義的年輕人,大多數在起義以前,都給自己的父母妻子留下了絕命書。
這是為中國革命而死,為中國的現代化而死,為三民主義的實現而死,何等悲 壯慘烈!他們的死換取了武昌起義爆發,換取了滿清王朝的滅亡。 藍天深邃,天道難知;白雲蒼狗,人事滄桑。只有清風時時在吹拂著石碑上的 塵埃。只有明月常常陪伴著永遠沉睡的七十二烈士。
九十年過去了,烈士們追求的“民有、民治、民享”並沒有在中國大陸實現, 毛澤東時代更是血流成河,白骨如山的空前血腥;按照三民主義指引而實現民生主 義的台灣,兩位蔣先生的繼承者李登輝卻把民主作為實現其台獨理念的工具,背叛 了三民主義,背叛了中國國民黨的神聖事業。
正因為如此,在迷茫中的中國人需要北斗星指路;在困境中的中國人需要重新 舉起孫文主義的旗幟,需要學習和發揮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們的犧牲奉獻精神 。
我們仰望黃花崗,高崗之上的燈塔正在發出耀眼的光芒,指引了航向,也正在 照亮千百萬中國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