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花崗雜誌首期
失去了政權的國民黨何去何從?
大陸旅美高級工程師 路人
去年臺灣大選國民黨失去了政權,雖然仍掌握議院的多數,但從總統的得票率 上,已落為臺灣的第三大黨。今年底的立委大選,將再一次考驗國民黨的民意基礎 。從國家廣義的角度來講,不以黨派的利益來評價,去年總統大選,是中國歷史上 第一次政權和平轉移,在國民黨領導下完成,使中華民國走向民主,雖敗猷榮。完 成了中山先生的一項遺愿,是對中華民族一項了不起的功績。現在失去政權後的國 民黨應該在新的起點上重新出發。
臺灣總統大選後,政治經濟都變得相當複雜。以臺灣獨立為黨綱,以民主為訴 求的民進黨執政以來,無法在兩岸問題上取得進展。由於沒有執政經驗,政治經濟 也十分動蕩。民進黨的出現,使臺灣的統獨光譜再不像國民黨執政時期那樣涇渭分 明。誰也說不清誰統誰獨,例如,國民黨要員出身的親民黨黨魁宋楚瑜到底賣什麼 藥,天知道。
去年大選與其說民進黨競選成功,倒不如說國民黨分裂使民進黨上台。當年新 黨從國民黨分離出來,陳水扁選上了臺北市長。這一次宋楚瑜分裂出來,阿扁又當 上了總統。阿扁真是福星高照。許多人把宋楚瑜的分裂歸罪李登輝,我倒是認為, 真正幫民進黨競選成功的是宋楚瑜。以黨派的利益來講,李登輝為國民黨黨魁,不 能調節黨內矛盾,逼走宋,的確有罪於國民黨,但就國家的利益來說,李登輝推動 民主,領壁uF權和平轉移,倒不失是一個國家工程。而誰也不得不承認,國民黨競 選失敗,這個結果是宋楚瑜獨立參選直接造成的。陳水扁的票源是民進黨多年經營 和鬥爭的結果。宋楚瑜的票源,是從國民黨那裏分來的。
民進黨人士以在野之身,為獨立、為民主,和國民黨較量多年,坐牢、流放, 交手於街頭巷尾、法庭、議院,是君子之爭。而宋楚瑜是國民黨要員,一旦分裂, 挾國民黨之資源,矛頭指向國民黨,自相殘殺,是小人之爭。“興票案”就是典型 的例子。現在人們說在野聯盟是“泛藍軍”,宋的副手說“沒有泛藍軍,只有泛宋 軍”。親民黨左手挖掉國民黨牆腳,右手對新黨釜底抽薪,宋楚瑜才是國民黨的威 脅。如果國民黨仍然和宋楚瑜拉拉扯扯,最後可能讓宋楚瑜吃得骨頭都不剩。
國民黨應吸取教訓,黨內不團結,多次分裂,是失去政權的主要原因。國民黨 剛剛走出強人政治,新的吐故納新的機制尚未有效的建立,黨內不同的派別不能互 相尊重,公平競爭的民主規則未能及時建成。國民黨應以民主的規則,民意的取向 ,開放的競爭,推選候選人。不應論資排輩,黨的領袖不一定是民眾所能接受的總 統候選人。這一點民進黨就做得比較好。有效的和民主的黨內選舉制度是杜絕分裂 的根本保証。凝聚共識、強化黨魂、立足民意、注重現實、發揚歷史、展望未來, 應是國民黨的當務之急。
批李是國民黨的失策。失掉選舉,李登輝有錯於國民黨;推動民主,李登輝有 功於臺灣。何況真正的民主社會,國家的利益應高於黨派利益之上。李登輝有相當 的民意基礎,是國民黨的財富,不是國民黨的包袱,批李反李會造成國民黨進一步 分裂。即便在國民黨內有許多人不滿李登輝,也應盡力讓事情過去,不要造成進一 步的傷害。不要讓臺聯黨的效應進一步擴大。國民黨應放眼於未來,重新出發。
民進黨無疑已經成為臺灣第一大黨。如果將來臺灣走向兩黨政治,民進黨無疑 有一席之地。哪一個黨在下次選舉取代民進黨,將是兩黨政治之中的另外的那一個 黨。所以民進黨不是國民黨的威脅,親民黨才是國民黨的關鍵對手。民進黨的資源 很難成為國民黨資源,向親民黨要回國民黨的資源才是國民黨的要務。
民進黨執政以來毫無政績。在野時堅持獨立,執政時知難而退,不得不緩和兩 岸關係。在野時堅持反核,執政後不得不續建核四。政治不穩,經濟下滑,關鍵是 黨綱和政綱不符,理念和現實的矛盾。中華民國的總統和執政黨否定中華民國,無 法自圓其說。國民黨是中華民國的創建者,即便失去大陸,歷史猷在,黨魂猷存。 臺灣人不會忘記李登輝推動民主,蔣經國領導經濟起飛,蔣中正領導保衛臺灣。中 國人不會忘記國民黨領導八年抗戰,中山先生領導推翻滿清、創建民國。百年國民 黨史就是一部中國現代史詩。國民黨有光輝的歷史,丰富的執政經驗。總結教訓一 定可以在臺灣重新執政。隨著大陸的經濟發展,臺灣的經濟在減弱。民主政治才是 臺灣真正的優勢。本來民主政治的發展,政權的和平轉移是這次總統大選的真諦, 反而被統獨的噪音所淹沒。民進黨執政後也應該明白,獨立不可行,或代價很大。 大陸內部矛盾重重,臺灣獨立搞不好,只好成了中共解決內部矛盾的犧牲品。民進 黨雖然是臺灣的草根政黨,無法得到大陸的認同,很難解決兩岸問題,國民黨卻有 其優越的歷史條件,可用於解決兩岸問題。國民黨應立足於臺灣,放眼全中國。三 民主義必將會被全中國所認同。
失去政權後的國民黨要檢討失敗,重振黨魂。形勢逼人,做得不好,很有可能 難得翻身。做得一般,可能重新在臺灣得以執政。做得好,很可能再一次飲馬長江 ,逐鹿中原。何去何從,就看國民黨怎樣努力了。